《动物农场》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
农场里的一头猪(Old Major)在提出了“人类剥削牲畜,牲畜须革命”的理论之后死去,若干天后(准确是三个月后的6月24日),农场里掀起了一场由猪领导的革命,原来的剥削者——农场主被赶走,牲畜们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尝到了革命果实的甘美,农场更名为“动物庄园”并且制定了庄园的宪法──七诫。
但不久领导革命的猪们发生了分裂,一头猪被宣布为革命的敌人,此后,获取了领导权的猪拥有了越来越大的权力和越来越多的特别待遇,逐渐脱离了其他动物,最终蜕变成为和人类完全一样的牲畜剥削者,动物庄园的名字也被放弃。
经他人推荐,花了很短的时间将此书读完,感触颇深。
首先是惊叹于作者敏锐的预见性。此书写于 1943 年左右,虽然模板是前苏联,但是读完之后,我发现其所描绘的内容和我国在建国之后的历史进程和事件竟然惊人的相似,尤其是某一特定时期。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状况?即,初衷是美好的,但是经过时间的推移,自身的发展建设,会发生某些质的变化,甚至倒退?
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但是,随着后天的教育和社会的塑造,人可以克制住(甚至改掉)自己的自私而变得无私,但是真正称为无私的人又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人的本性中还是存有自私的成分,甚至所占比例不小。既然人都是自私的,那么当人面对利益的时候,优先想到的当然是自己(或者是自己的群体),而不会平白无辜的将利益拱手相让给其它人(或其它群体),除非另有利益图谋。当然,作为由少数人组成的统治阶级,也是如此。由于掌握分配权的集团的根本利益在于维系自身的统治地位,无论形式上有着什么样的诉求,其最终结果都会与其维护社会公平的基本诉求背道而驰。
可是,统治阶级理应是服务人民,谋取国家利益的阶级,他们为什么敢于赤裸裸的为自身某取最大利益而置数量众多的普通民众而不顾呢?这就是下面第二点原因了。
第二,没有监督。当然这种监督应该是实质性的监督,那些内部监督或者什么监督都不算。没有监督,就没有后顾之忧,进而就没有紧迫感,就没有忧患意识,就没有工作的压力或动力。任何事情反正做好做坏结果都是一样的,不会因为做错而失去饭碗,那么为什么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活在当下,及时享乐呗。
民众不能监督吗?当然能,可是有用吗?正如动物庄园中所描绘的那样:“每当有的动物想提出什么异议的时候,九条大狗就会恶狠狠的斜视着你”,此时,你还会存在异议吗?这就是第三点原因。
第三,武装掌握在特定的人(或群体)手中,而不属于整个国家或者整个民众。既然统治阶级深深的知道“枪杆里面出政权”,那么他会让这支枪掌握在民众手中吗?要是这样做的话,不久是白白送政权吗?
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这样就有可能进入到一种特定的循环之中而难以自拔。当然,任何事务都是逐步完善的,不可能一蹴而就。时代在进步,思想也在进步。前途是光明的,而道路是曲折的……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出生于英国)。原名艾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伟大的人道主义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著名的英语文体家。《动物庄园》是奥威尔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则入木三分的反乌托的政治讽喻寓言。
《动物庄园》和《一九八四》是世界文坛最著名的政治讽喻小说,也是奥威尔的代表作。《动物庄园》被欧美15所著名大学投票选为“影响我成长的十本书”之一。《一九八四》与英国作家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俄国作家扎米亚京的《我们》并称反乌托邦的三部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