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重温了一下经典名著——《飘》(Gone With The Wind),再一次被这部旷世大作所震撼所感动。阅读的内容已无需多说,这里关注的重点是阅读的感受。
三个月的时间读完两本将近三千多页的书确实有点久,但是如果这是在海绵挤水式的时间夹缝中完成的或许就没有那么久了。每天只能利用睡觉前的半个小时来品读这部名著,而等到真正要入睡时又会由于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浮想联翩导致失眠,有太多的午休时间由于阅读太投入而被无意识地占用。虽然有点“累”,但是我只想说 “I LOVE IT”,至少在大部分的时间中是这样。
但是,到了最后一段时间有点急躁了,看着一本厚厚的大书还剩那么多的页数,真不知道何时才能读完它。突然间就产生了一种感觉,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个累赘,阅读它就像执行一项例行公事似的,每天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拿起它阅读它。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计划和作息规律。因此,有一种一口气把它给读完以便专心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的冲动。于是,在后期的阅读中,有意地加快了翻书的速度,但仅仅也就手指的速度加快而大脑的速度却没有加快,结果可想而知,后期的阅读质量严重下降,阅读的乐趣失去了一大部分。
当读完书的最后一页并合上封页的那一刻,突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但是当自己真正打算安然入睡的时候却又总有阵阵的歉意萦绕在内心深处。静下心来不禁扪心自问:阅读到底是为了什么?
天天十几个小时的脑力工作确实容易使人身心疲惫,简单的睡觉或许可以能够消除身体的劳累,但是心灵的倦意或许就需要一些营养的补充,而阅读就是这样的营养大餐。畅游在文字的海洋中,可以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尽情享受畅游所带来的乐趣和惬意,时而全身心放松地漂浮着,时而每一根神经又绷紧地挣扎着,且行且停朝着海洋的彼岸游去……
或许阅读的真正意义正是如此——享受!享受喧嚣中的片刻宁静,享受束缚中的真正自由,享受劳累中的偶尔放松,享受压抑中的些许释怀。
然而,当把阅读看作累赘或者负担的时候,阅读已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此时与其继续自欺欺人的加快文字的浏览不如放下书本做一些其它有意义的事情。很多人喜欢说自己一天能读多少页的书,有些人能读50页,有些人能读100页,可是一旦你用“页数”为单位来度量阅读时,你已经偏离了阅读的本意。
阅读重在享受,重在感悟。有时候一本书就够了,有时候一万本都不够,这取决于,你读了什么书,更重要的是,你是如何读的:你有没有读进去把自己活埋在里面,又有没有读出来敲打出一个新的自己。有些书,要用心血去读;有些书,要用足够的经历去读;有些书,是要绞尽最后一粒脑细胞去读;有些书,是一辈子都读不完读不透。
阅读如此,人生亦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人都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急功近利,一切事情都急切地盼望着马上就能有个结果。大量速成类的书籍充斥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书店,什么如何快速获得成功,三个月轻松掌握英语,21天学会某编程语言,等等。而人们也趋之若鹜,乐此及彼地追逐着,生怕在这场竞速中落于下风。正是由于人们这种狂热地急功近利导致生活中减少了太多的乐趣和意义。
不禁要问:我们这么急到底要去做什么?一二时岁就想去做三四十岁要做的事情,三四十岁又想去做五六十岁要做的事情,那么五六十岁又要做什么呢?莫非是静待天堂。珍惜眼前把握当下不失为一种哲思的生活态度,什么年代就应该说什么样的话,什么阶段就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二十几岁就应该刻苦学习大胆尝试,而四十几岁就应该稳定工作回归家庭。
人生就像一列开往天堂的单程车,当你踏上列车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你的终点站。旅途中会有很多人因为旅程短而匆忙下车,也有一些人可以至始至终陪你走完。那么在这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中,你是选择为了消除旅途的困顿和烦恼从而蒙头大睡等到一觉醒来直接到达目的地,还是选择为了享受旅途的快乐从而珍惜沿途时光欣赏旅途风景感受旅客的人文情怀?
眼光只盯着未来会失去很多眼前的美景,昨天是一张已经作废的期票,明天是一张虚无缥缈的空头支票,而只有今天才是实实在在的现金。
活在当下,享受当下。对于阅读,请放慢手指,用心品读;对于人生,请放慢脚步,用心感受!